一砖一瓦寄乡愁,一草一木总关情。古城,不仅是城市历史的“见证者”,也是文化遗产的“保管员”。时间不语,连同悠悠历史一起,把所有辉煌与浪漫,风雨与沧桑,刻入了古城的青砖灰瓦之中。这里是现代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留存的宝贵文脉,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生动写照。
随着时代变迁,古城里的生活发生哪些改变?如何让城市留住记忆,让人们记住乡愁?在我国第17个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即将到来之际,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《听,时光流淌的城》,今天(10日)播出《和顺古镇的“诗与远方”》。
穿越六百年岁月,不乏美景亦不缺书香
和顺古镇位于极边第一城云南腾冲市,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边地侨乡,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。明洪武年间,从四川、湖南等地而来的将士们,在这里驻扎屯边、生根繁衍,中原汉文化、边地少数民族文化、南亚东南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。和谐、和顺的文化基因刻在原著居民的血脉中,时至今日,依然兼蓄并包、绵延流淌。
和顺和谐
36岁的寸银,家中世代生活在和顺古镇。在这里,上百所百年宅院、宗祠、寺观、牌坊、月台等经典建筑,令人流连忘返;南亚风格大门、欧式窗户、英国铁艺与四合五天井、三房一照壁等云南古民居珠联璧合、交相辉映……寸银对这些“活化石”如数家珍:
寸银:这道铁门是1938年在英国定制的,经由海运运到缅甸,再由马帮驮回到和顺,现在还在用着,过一段时间需要上一层油。这铁门现在看起来很普通、很平凡,但是在以前,它是非常时髦的象征。
和顺小巷
沿着西南丝绸之路,和顺人几百年前就出国闯荡走“夷方”,诞生了最古老的跨国商号,掀起了云南最早的跨国贸易热潮。清代末年民国初期,这里每天有1万多匹马、30多个国家的货物在这条古道上流动。昔日的丝路马帮凝固在街头成为雕塑,但几百年来,多种文化相互交融,形成了和顺独有的“诗与远方”:
寸银:大家先往这边看,我们将要参观的这个景点是和顺图书馆,现在馆藏书籍中包括很多的孤本、善本、珍本……
寸银口中的和顺图书馆,始建于1928年,由当地旅缅华侨捐资创办,现藏书13万册,是全国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,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和顺图书馆
历经九十余载风雨,和顺图书馆依然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原貌,馆内花木扶疏,建筑玲珑雅致,借阅者络绎不绝,和顺人可以说是“一边放牛一边看书”。寸银介绍:“我们和顺人,农耕比较忙的时候,都要去田间做活儿,之后顾不得回家吃饭,在小河边洗一下脚,就来图书馆读书看报来了。当地的村民和学生都来办借书证,借书证总共有几千个。”
和顺图书馆
在开放包容的和顺文化熏陶下,和顺古镇人文荟萃,哲人先贤辈出,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便出生于此。和顺图书馆馆长寸宇介绍:“他的一部《大众哲学》,当时引领十万青年走向了革命道路、走向了延安。这本《大众哲学》还开了两个先河:开了哲学通俗化、大众化的先河,让一些劳苦大众都能够读懂;还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。”
和顺艾思奇故居
一代又一代的和顺孩子读书、识字、知世界,崇文尚教的观念就藏在小镇里的每一处烟火气中。当地的特色小吃——头脑,是用糍粑、鸡蛋、肉丝、甜白酒等搭配做成的美味,它的特别寓意,便是“聪明伶俐”。
小朋友:一年吃头脑,一年长头脑。
卖头脑大姐:浇上汁就可以吃了,吃了让你们考上大学,“有头有脑”。
曾经“走夷方”闯荡,如今古镇就有“诗与远方”
初夏的和顺古镇,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落满阳光。寸银三叔手中的藤篾来回翻转,编织成腾冲三宝之一——藤椅;藤篾的一头连着过往,一头连着现在。厚重的历史积淀,浓郁的人文气息,田园牧歌式秀美的景观,为和顺古镇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:2020年11月,和顺古镇被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。
和顺一角
曾经,和顺人靠的是走出小镇闯荡打拼,可现在,寸银和她的丈夫杨宗磊在家乡就可以触碰到更多可能:寸银家的宅子,以前只能种些瓜瓜豆豆,现在也被改造成了一家民俗客栈。在寸银和更多和顺人心里,这一片古色古香的民居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,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要精心呵护、保存下来。寸银和杨宗磊的客栈里有四个房间,还有一处小露台,从这里向外望去,湿地的美景,还有彩䴉、紫水鸡、灰鹤等众多鸟类,引来许多游客合影。
和顺全景
从保护湿地,到维护明清古建筑,和顺人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自己的家乡,也让这里成了更多人的“诗与远方”。目前,和顺镇拥有485家客栈旅馆和6000多个床位,212家特色餐馆,全镇70%以上的居民都参与到了旅游业中。据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良好的生态,浓厚的文化气息是和顺乃至腾冲最好最亮的名片,也是振兴古镇的最大潜力和优势。我们确保古村落、古建筑修旧如旧、风貌不变,同时让和顺原住居民谦恭礼让、古朴儒雅的民风成为持续开展文化交流的内生动力,实现新发展与历史风貌协调并存。”
和顺小巷
和顺元龙阁
老宅、宗祠、巷道、溪流……如今的和顺显露出新的魅力,但寸银熟悉的东西一直都在:
寸银女儿:妈妈,快点!
寸银:好,跑快一点哦,我们去赶它。它们跑得好快哟,对不对?好多的鸭蛋啊!
寸银女儿:这里有一个!
寸银:对,这里还有一个,你看这个鸭蛋好小啊……
和顺双虹桥
和顺洗衣亭
寸银和自己的女儿仍然坚守着和顺古镇晨起赶鸭下河、捡拾鸭蛋的风俗,传承将是和顺永葆魅力的源泉。
清代和顺本乡秀才黄绮襄《咏和顺》:远山经雨翠重重,迭水声喧万树丰。路转双桥通胜地,春环一水似长虹……
和顺古镇
来源:中国之声